close

在學習及探索的過成程中,往往有疑問? 然而許多的顧慮,造成一般人不敢大膽的提問:

例如: 我的問題會不會太愚蠢? 經常提問會不會令人厭惡? 問太多佔用太多他人時間?

 

《孟子‧滕文公上》:吾他日未嘗學問,好馳馬試劍。後通稱各種知識為學問。

 《禮記‧中庸》:博學之,審問之……有弗學,學之弗能弗措也;有弗問,問之弗知弗措也。

 《周易‧乾坤》:君子學以聚之,問以辨之……”

 

學問,學問:學易,問難? or 學難, 問易?

 

以下的一段文摘,值得深讀,讀完後也許對於學與問能有多一些認知,更能寬心探索與學習:

       學與問是追求學問時相輔相成的一雙羽翼,想要翱翔於廣博的學識殿堂,我們必須兼顧兩者的發展,才得以無憂無慮的優遊於學識之宇; 換言之,學習時若是特別看重學,而忽略問的這隻羽翼,將會使我們在學習的路上窒礙難行,因為"問"可以推進學的層次,加深學的深度與基礎。假若只問而不學,也難收學的成效,因為問來的學問終究是他人的智慧、他人的收穫,沒有經過咀嚼的資訊,是無法內化成為我們自己的知識,美國的愛默森曾說:"缺少行動,思想是無法結成真理之果。"久而久之,只問而不學的人容易變成胸無點墨之人。 

  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,資訊更新之快、之多,實在讓人無暇咀嚼、消化,因而縱容了現代人速讀卻不深入的閱讀習慣,這樣的習慣阻擋了我們學習的深度,因為時間的壓力限制下,人們往往只能讀到表面的意思,缺少深入思索然後反芻的結晶;所以,身處在這樣的世代,我們必須加深速讀的效果,在短時間用最專注的意念深入資訊的內涵,轉化成為一種內在的資糧,雖然迅速但是也要能收學習之效。

在廣博的學海中,我們難免會遇到逆流,想要突破必須要更深入探索,找到問題的盲點,用更大的力氣去對抗阻礙、化解阻礙,使學習更加順暢,因此,我們應該秉著不恥下問的謙卑態度,向我們周圍的人、事、物學習、討教,孔子云:”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”就是提醒我們,生活中處處可以學習,不僅是學校的老師才是我們學習的對象。

 

學問如大江一般,須要長遠的累積,才能匯流成海,我們透過問的過程,更深刻的掌握到自己學習的盲點,因而化解了許多學習的障礙並且能夠精確的了解到學問的內涵,若再以一顆求知若渴的心,時時吸收新知,想必學問在每個人的心中,最終會結成一株壯觀且深根的大樹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tan (騰文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